摘要:核心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服务与自由贸易需要推进的制度转轨。 ...
如果你认为2008年的情况已经很坏,那么在即将到来的2012年,系好安全带吧。
2011年,中央政府通过稳步推进重大民生工程来深化改革。此外,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也将于2012年1月1日在上海启动。
无论是保障房建设还是医疗体制改革,都涉及到政府的巨大投入,其中既包括中央政府的投入,也包括各级地方政府的投入。城镇化既可增加投资,又能拉动消费,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尼古拉斯·巴尔和霍华德·格莱纳斯特指出,为贫困人口提供的低质量住房与其说是市场配置问题,不如说是收入分配问题。基本医疗保障在广覆盖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深入,切实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深层次改革都涉及到政府行为,涉及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以及政府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利益调整。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既关系民生,也关系发展。住房、医疗和财税都是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重大问题,都具有影响面大、主体众多、关系复杂、矛盾突出的显著特征。要寻求医疗服务体系多元化的路径,鼓励更多民间资本进入医疗领域。
——保障性安居工程方面,首先要确保3600万套保障房如期开工和完工。财税体制配套改革试点则为地方政府实施民生工程提供长远的财力支持。对于低收入家庭和进城务工人员,提供廉租住房。另一方面,从改善民生、化解矛盾入手,积极稳步推进一些深层次改革。
都涉及到不同机构和群体之间的重大利益分配和调整,决非中央政府一声令下就能马上行动。无论是保障房建设还是医疗体制改革,都涉及到政府的巨大投入,其中既包括中央政府的投入,也包括各级地方政府的投入。
贫富差距加大、收入分配不合理、低收入阶层生活困难的社会问题也相当严重。同时,政府投入建设保障房,这实质上是通过加强公共服务,对中低收入的住房困难家庭实行托底。——金融体制改革方面,利率市场化改革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是重中之重。前瞻:继续稳中求进当前,中国人均GDP已经突破4000美元,已经进入向高收入国家转型的关键时期。
2011年开工建设1000万套保障房,未来五年建设完工3600万套保障房,将使城镇居民的住房保障覆盖率达到20%左右。城镇化既可增加投资,又能拉动消费,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而发展服务业将促进消费,促使民生改善和民众生活质量提高,进而有利于扩大内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住房、医疗和财税都是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重大问题,都具有影响面大、主体众多、关系复杂、矛盾突出的显著特征。
通过创设新的地方税种、扩大现有地方税种的适用范围以及改变一些税种来创立地方税收体系,增加地方的财政收入,是财税体制配套改革的重要内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医改,既是在城镇化稳步推进大背景下的改革,也将加快推动城镇化进程:改善城镇的基本居住环境和基础医疗设施,在刺激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拉动内需的同时,让进入城镇的务工人员和新毕业大学生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能够留在城镇、建设城镇,从而进一步刺激消费、拉动内需。
2011年下半年,资源税改革的区域覆盖面扩大到全国,一年可使地方财政增收约600亿元,以后再扩大品种覆盖面,对地方财政的支撑力会更加明显。其次要把中央政府一再强调的严把规划选址关、建筑材料关、设计施工关、竣工验收关这四个关口落在实处,避免楼歪歪、楼脆脆等建筑质量问题再三发生。
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要与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人民币跨境使用情况和资本项目对外开放相协调,并充分考虑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以及中国的外部环境而适时推进。同时,房产税改革试点开始在重庆和上海启动。挑战:牵一发而动全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医疗体制改革和财税体制配套改革是深层次改革的阶段性工作。在2012年乃至整个十二五期间,深层次改革要在以下方面取得突破。中国13亿人口的庞大群体,加上经济发展水平还远远落后于欧美国家,解决这类世界性难题,需要具备巨大的勇气和魄力。要全力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和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这两大攻坚改革,避免改革陷入停滞。
深层次改革都涉及到政府行为,涉及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以及政府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利益调整。庞大的开支对现有的财税体制提出了巨大挑战。
而在美国,虽然国家开支的1/6用于医保,比重远远高于其他国家,但是仍然有约4500万人没有医保。2009—2011年,中央财政共新增医改资金3318亿元,各地也相应加大了医改资金投入。
结果之一就是使得他们敢于进行适度消费。正如黄佩华所指出的,尽管1994年启动的分税制改革使得中央政府在全部财政收入所占的份额从 22%提高到接近60%,却没有改变支出责任的分配。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既关系民生,也关系发展。据测算,中国城镇人口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居民消费将增加1.4个百分点,直接带动GDP增长0.4个百分点。从稳中求进的逻辑出发,这些深层次改革不可能一下子大面积铺开,具体到某项改革,会首先确定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制定分阶段、分步骤的具体实施方案,然后选择某个突破口进行试点,并在十二五期间逐步启动并最终完成。尼古拉斯·巴尔和霍华德·格莱纳斯特指出,为贫困人口提供的低质量住房与其说是市场配置问题,不如说是收入分配问题
中国13亿人口的庞大群体,加上经济发展水平还远远落后于欧美国家,解决这类世界性难题,需要具备巨大的勇气和魄力。在医疗领域的公共支出不足的情况下,看不起病、买不起药、住不起院成为很多农村居民和不少城市居民的现状,不少贫困人口更是因病致穷、因病返贫。
在过去10年,这个份额进一步下滑,到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降至36%,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61%)以及越南、印度尼西亚、印度和泰国等的份额,也远低于中国的历史水平。进行了收入二次分配之后,中低收入人群的实际收入水平得以提高,这将有助于刺激他们的消费,扩大他们的最终需求。
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初步建立,基本药物售价比制度实施前下降了16.9%。——金融体制改革方面,利率市场化改革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是重中之重。
——11月1日,资源税改革全面启动,此前一刀切的从量计征正逐步转向从价计征,范围也从12个省区市再次扩到全国。其次要把中央政府一再强调的严把规划选址关、建筑材料关、设计施工关、竣工验收关这四个关口落在实处,避免楼歪歪、楼脆脆等建筑质量问题再三发生。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要与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人民币跨境使用情况和资本项目对外开放相协调,并充分考虑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以及中国的外部环境而适时推进。对于中等偏下收入的家庭和新就业职工、新毕业大学生,提供公共租赁住房。
政府增加保障房建设支出,可以发挥房地产业链条长的作用,带动大量社会资金投入住房建设,促进相关产业发展。2011年,中央财政对地方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补助资金达到1000多亿元。
2011年开工建设1000万套保障房,未来五年建设完工3600万套保障房,将使城镇居民的住房保障覆盖率达到20%左右。2012年,国际和国内形势都不容乐观:欧元和欧债危机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和全球经济复苏困难,中国又面临着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的严峻挑战。
所以,只要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精心设计、严密规划、把握时机、稳步推进,深层次改革一定能够顺利推进。财税体制配套改革也对扩大内需具有促进作用。